校友发展

走出小圈子 迈向大舞台——20级本科生孙也

时间:2024-05-28 阅读量:82 来源: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


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2020级生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物医学2002班团支书,已推免至清华大学PTN项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


她一往无前、不懈奋斗,实现了从成绩平平到名列前茅的突破。曾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推荐资格、国家奖学金、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ZJE学业二等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学生、浙江大学优秀团干部等众多荣誉。


她不断突破、乐于奉献,完成了从胆怯畏缩到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的蜕变。曾担任ZJE兼职辅导员、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团委办公室负责人、Academic Family成员等。


 01春风化雨 · 阔步前行

回忆起四年前初入大学校园时,孙也觉得那是对“迷茫”和“陌生”最真实的写照。面对崭新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原本高中成绩不错的她,按部就班沿用高中的学习方式,只知道盯着课堂上老师讲的ppt,一开始就受了不小打击。“我在写第一篇ICA(论文作业)的时候,因为不会使用文献索引的网站,最后只得了63分。”她仿佛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节奏,强烈的不适应感萦绕着她。


跟很多人一样,她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才逐渐找回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一次与班导师、ZJE助理教授李香花老师的一对一聊天,使学习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悄然萌生。李老师主动走近她,细致了解她的情况,还根据研究兴趣,针对性为她推荐实验平台,鼓励她走出宿舍,去实验室感受实践检验理论的乐趣,探索未知的学科知识。李老师尽职尽责地与班里每位同学谈心谈话,她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和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使孙也备受鼓舞。


她说:“回首过去,我感到非常幸运,庆幸迷茫的我,在国际校区ZJE遇到了一群非常友善的老师和同学,是她们的春风化雨,帮助我勇敢迈步向前。”


02开拓创新 · 勇攀高峰

能获得清华大学的预推免录取,与她本科期间丰富的科研实践经历是分不开的。孙也认为加入ZJE助理教授刘坚老师的实验室是她本科期间收获最大的事。大二上学期,孙也与两位同学贺昕彤、卢建璋商定组队参与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并选择加入刘老师的“403 Lab”。在刘老师实验室,孙也得到了充分的信任与锻炼。除了常规的实验研究,她还自主设计课题、参与实验方案编写、实验室自媒体推文撰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验室的实践中得以提升。


  “实验室的推文撰写其实对我的科研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孙也说到,“因为推文撰写的关系,我也阅读了大量相关论文,更在机缘巧合下关注到了胞浆DNA传感这一前沿方向。我如今对免疫学的浓厚兴趣也源起于此。”


孙也和队友因为自主设计了选题,因此科研项目一直相对独立于实验室的其他项目组,这也对她所在团队的自主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量查询相关资料、频繁与导师沟通汇报、潜心梳理研究内容,她们的SRTP项目“鉴定肺鳞癌背景下胞浆 DNA 传感通路中的关键因子”最终获得了省级立项。基于此项SRTP,她们也在刘老师的支持鼓励下,整理成果,撰写论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成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官方期刊,IF=7.3)上发表了相关综述论文。


从拿着移液枪手抖的“小白”到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孙也在忙碌中迅速成长。后续她还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等单位深入学习。丰富的实验室训练在无形中开阔了她的眼界,锻炼了她的能力。


 03突破壁垒 · 破蛹成蝶

在国际校区,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她的英语能力,培养了她的自主探究能力,更锻炼了她的团队协作能力,令她走出了小圈子,看到了更大的平台与可能。


校区课程培养中的小组合作模式也使她获益良多。通过与组员们的交流分享,她知道了不少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软件。令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一一次小组合作的演讲作业。团队中一位同学领导力较强,就鼓励她负责critical thinking(深入讨论文章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她第一次“很难受”地思考科学问题,广泛阅读文献,逐渐主动询问,努力寻找答案。此次团队成功完成汇报后的酣畅淋漓,令她面对未知知识时,少了很多胆怯。


科研工作从来不可能是“孤军奋战”的。为了取长补短,互相激发,孙也从大二开始,逐渐与身边的朋友们自发开展“peer review(同行评审)”,互相分享优秀的观点,共同研讨出现的问题。有了一群相互鼓励、真诚建议的朋友,科研探索和学习攻关的路上再也不寂寞了。


给予孙也成长强烈支持的除了身边的三五好友,还有热情的学长学姐和学院的各类科研讲座和升学就业指导平台。“学长学姐们总是非常真诚地结合自身的经历答疑解惑,高质量的升学就业指导ACT讲座也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孙也如是说,“我在准备推免夏令营面试期间也经常翻阅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以说这对我的升学帮助很大。”正因为此,孙也也从之前有些胆怯,不敢表达的自己,成为如今这样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她也想像学长学姐一样,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悉数分享给需要的人。


 04勤于服务 · 乐于奉献

国际校区是一个多元包容的地方,为同学们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与舞台。在“浙”里,敢想、敢拼、敢创新成为了不少同学共同的特点。孙也在一次次的突破中,在校区氛围的感染下,也逐渐形成了愿意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四年间,孙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投身各类学生工作。从完全没有接触过学生工作的“小白”,到团委办公室干事,到团委办公室负责人,再到ZJE兼职辅导员……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有孙也的勇气与汗水。她不仅完成了组织会议活动、撰写报告文书等基础工作,也出色完成了多场学院ACT讲座主持、校区毅行活动策划组织等重要工作。她也积极利用寒暑假,参与支教、调研等多项社会实践活动。街头随机采访,向村子的孩子们分享大学生活,带孩子们做实验、学英语,作为医护工作者服务大众……每一项活动都让孙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与奉献的意义。


 05寄语

回首即将过去的四年求学之路,孙也认为可以用为“不懈尝新,砥砺前行”八个字总结自己。她并非在一开始就找到合适自己的节奏,而是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学时光中,不断接触新的知识,拓宽新的思维,才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每一次体验都是挑战,也是不断认可、了解自己的过程。她说,“身边优秀的同学非常多,每个人都有熠熠闪光的点,多与周围老师同学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她是一个“慢热”的人,在新环境中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大学四年的生活却带给了她意想不到的幸福与收获。有了校区包容的平台,与师友的并肩前行,孙也才能不断沉淀,砥砺前行。


 “挑战”和“突破”是国际校区给予孙也的前行利器,“勇敢”和“自信”是大学生涯给予孙也的宝贵财富。未来,孙也将带着这些财富和力量,继续开拓奋进,为生命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最后,孙也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在大学生活中不论是遭受了挫折

还是收获了成绩

我们都不要停下脚步

正如泰戈尔所说

 “尽管走下去,

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

因为在这一路上,

花儿自然会继续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