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时代之风,逐前程之浪——ZJE迟颖老师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近期人工智能的兴起在生物信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也掀起了新的风潮。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再次将科学舞台的聚光灯投向了人工智能蛋白质等大分子从头设计、结构预测、以及人工智能主流的算法架构这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揭示生命分子背后的奥秘,更为精准医学和新药研发铺平了道路。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抓住这些科技革新带来的机遇,成就自我,成为每个科学研究者和青年学子的思考重点。在ZJE,就有这么一位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迟颖博士。今天,很荣幸请迟老师为大家分享自己的学术科研及创业经历,并探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在生物信息学和相关科学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把握未来的无限可能。迟颖 ZJE副教授研究领域 : 生医智能迟颖老师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师从荣获帝国勋章的Richard Kitney教授,后又在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Alison Noble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后研究。迟老师曾获欧洲核磁共振年会最佳论文奖、伦敦市创新奖及帝国理工创新个人奖,已发表77篇论文及专利。她先后担任西门子医疗中国区人工智能总监、阿里巴巴达摩院智慧医疗与制药智能的团队创始总监和资深算法专家,后成为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平台的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及首席执行官。她和团队在全球疫情期间研发的算法产品,曾进入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国家的千余家的海内外医疗系统,收到过国务院办公厅的感谢信和联合国医疗创新年会的表彰。心无褶皱,行至春光迟颖老师的学术之旅充满了对前沿科技的热爱与探索。她从小对计算机和软件开发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非常敬仰医学研究。此种兴趣驱动她逐步踏上了医疗人工智能研究的道路。她本科期间专注于计算机软件学习,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硕士时深入研究医用多媒体,开始全面接触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硕士毕业后,迟老师获得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师从英国皇家工程学院Richard Kitney教授,攻读生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开展尖端的有关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的研究。博士毕业后,迟老师经推荐进入牛津大学以博士后身份从事了两年生物医学工程方向的研究。随后,因为更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落地应用,迟颖老师又开启了她的创业之旅——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影像领域蓬勃兴起的早年,在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担任人工智能中国区总监,开启了医疗人工智能商业化的第一步。她主导、参与或推动了医疗人工智能的多个重大项目,曾开发包括体外诊断中的体细胞成像与分析、头颈部器官的精准放疗、影像报告的中英自然语言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和革新在内的前沿医疗人工智能技术。2018年,迟颖老师加入阿里巴巴达摩院,创立了智慧医疗团队,随后在疫情前期又增编了制药智能的第二梯队,进一步拓展了她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她率领团队在人工智能赋能的抗体设计和新抗原的发现、冷冻电镜蛋白质结构建模、蛋白间结构预测和亲和力等关键成药指标计算、帕金森与老年痴呆的预防、服务于治疗儿童自闭症和青光眼的脑机接口、心肌缺血、脊柱与关节退行性病变、病理切片验证等技术方面研究摸索。在她创业的公司中,她通过与英伟达和阿里云一起主办国际人工智能竞赛推动了新冠病毒广谱抗体药物的设计。创业之路的开启为她提供了更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机会,也让其在途中收获了丰富的创业知识,如领悟到平衡科学性与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同时,迟颖老师谈及了其在创业途中遇到的最大挑战——科研目标高远但时间有限。对此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调配资源,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学习到基本知识,共同向聚焦的目标努力、攻克问题,从而提高科研效率。这与之后进入学校传授知识给广大的学生,在交流中与学生成长,在科研上做得更加深入,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这样可以推动社会急需的人工智能的普及,培养年轻的尖端人才,为人类的科技进步贡献一定的力量。砥砺前行,久久为功 在谈到医疗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时,迟颖老师认为,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她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在大分子结构分析、大分子药物从头设计等领域的突破,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模式。她领导的团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显著加速了药物研发的周期,特别是在抗体药物从头设计和蛋白质动态构象结构模拟方面,人工智能的优势逐渐显现并被验证。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静态蛋白质结构预测上取得重大进展,但迟教授认为,动态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及对应的功能的接续的模拟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迟颖老师的实验室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克服传统分子动力学在效率和力场的应用范围上的局限,从而推动更多复杂生物体系的高速模拟,同时大大拓展应用场景到更加前沿的领域。另外,单细胞时空多组学也是她另一个研究重点,主要利用算法来处理复杂的生物数据。这一方向对于理解细胞内的分子机制,以及疾病分子变化的微观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 。最后在以上两个领域的基础上,迟老师的实验室还致力于开发融合分子动态构象结构与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的专业纵深GPT大模型,旨在构建更加精准的病理机理发现、疾病诊断与药物研发或重定向平台 。迟颖老师强调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和商业化。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的人工智能产品能够迅速变现并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迟颖老师也强调了商业化过程中的挑战,尤其是技术保护、伦理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性。她建议在项目成果验证后首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以确保技术的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而对于大学生的创业生涯,迟颖教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提出唯有打磨自己的能力,把技术做扎实,过硬,才能在未来靠硬实力的时代中实现自我价值。寄语ZJEers在与同学们分享经验时,迟颖老师给予了诸多实用建议。首先,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她鼓励学生在科研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因为热爱是保持科研动力的关键。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她建议学生首先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加入,并充分利用导师的经验,导师的引导和建议在科研方向的确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团队合作,她强调了科研项目中交叉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国际化的科研环境中,团队合作大概率能够拓展项目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升成果的质量,最关键的是国际化目标市场的准入和接纳会也相应地会更加顺利,进一步促进国家间的和平发展,一起向未来。我们身处这样的国际校区环境,这是我们面对的特有的机会和责任。对于大学本科生而言,迟老师建议我们先进入一个团队,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奠定扎实基础。而在成为团队领导者方面,迟老师认为科研能力和组织领导力都很重要。在科研能力上要对自己有高要求,而在对待团队成员时,要怀有关切之心。此外,迟颖教授在平衡学业与生活方面呼吁同学们“Work hard, play hard”,对学习与日常生活保持着同样的热情。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合理的时间管理和身心平衡也同样重要。她认为健康是科研的基础,学生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身状态。对此她也提出了自己调节的方法——运动。迟颖老师热爱打羽毛球,投铅球、掷铁饼等,也曾在本科的校运动会破过记录。此外,迟颖教授也曾热爱诗歌创作,在斟字酌句的锤炼和推敲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开阔了心胸和情怀。最后,迟颖老师强调了与焦虑和解,不要让它消解了自己的热情。她鼓励我们洞悉世间万象,大到人类发展、小到柴米油盐。同时我们应珍视并发展个人的独特才能,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立志成为拥有非凡专长的国之栋梁。在此基础上,管理自己,进入一个阳光的正向循环:从热爱一个科研方向,到因热爱而努力拼搏,积极思考而不断攻克难点,到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再进入更具开创、更尖端的领域研究的崭新境界。最后,以一首迟颖老师在去年元旦前,写给联合的交叉课题组共庆佳节的小诗作为结尾:隆冬佳节聚团圆,皆是铸藏凌霄剑酒盈樽、霞印天,举头望,一行归雁忆聚散、行忙远,旅足天下,索求灿然。问候暖、去岁寒,戎马霜露,真淳难掩。万古繁华,胸中积淀,举杯触感,是夜畅醉师生缘!
2024-11-28